见我好奇,吐万绪不顾一旁用眼神阻止他不要做声的鱼俱罗,依旧很气愤地望着我道:"鱼大人是大随历仕两朝的老臣。早年为先帝平北齐,攻南陈,战功卓著,也因此得受皇恩,封妻荫子。但鱼大人之子从小性格孤僻兼且体弱多病,刚值弱冠之年即离世而去。鱼大人常年思念爱儿,却巧遇任校尉。只为任校尉行为举止颇与鱼大人早逝之子极其相似,故有意欲收任校尉为义子,又恐任校尉不愿,只将这份心思深埋心中。本官前日深夜与鱼大人畅饮,鱼大人酒后将此情告知本官。还记得日前掩埋尸首,鱼大人恐任校尉指挥数百军士,难以服众,担心诸将士有意刁难而致消极怠工。但又要任校尉得到锻炼,矛盾之情早已显现而出。军营之中来回踱步,坐卧不安。最终不等任校尉回营即带队而出。及至救回任校尉,还深责自己考虑不周让任校尉险丧命于荒野。如此爱护任校尉,纵然任校尉爹娘亦不过如此。但任校尉连连辜负鱼大人厚爱。竟然为管崇义军之灭而怪责鱼大人。岂非亲者痛而仇者快乎?本官要问任校尉,为何如此心向流寇?让鱼大人与本官感到心寒。”
听吐万绪一席话,我终于了解鱼俱罗的一片苦心。看来什么事情都是不说不明。任何人都需要沟通,沟通自己的思想,让别人认识你。这样会避免不必要的误会。我也应该敞开心扉让吐万绪与鱼俱罗两位大隋名将重新认识自己。而且,营救裴菲也需要鱼俱罗的力量。但借此机会,还是要设法阻止他们镇压农民义军。想到这里,我终于开言道:“多谢吐大人提醒。在下终于明白鱼大人对末将的一片深情。如鱼大人不弃,末将愿为大人义子,尽现孝心。不过,末将祖父、曾祖都为农民百姓。如今,百姓生活困苦不堪,惟有兴兵作叛,讨取生存之路。希望两位大人能明白末将同情农民义军之心。也希望能够将枪刀调转至突厥异族,而不是这些因苛政而造反的华夏子孙。”老实说,在现世,我的爷爷与曾爷爷确实都是一辈子没去过大城市的庄稼汉。
鱼俱罗听我说明,高兴道:“唯君,老夫不嫌弃你。从即日起,就称老夫作义父。义父也早打算与吐大人回师皇城。刘元进与我们激战数场,义父与吐大人早为这些义军的气节而钦佩至极,同情他们为生活所迫而兴兵造反。但食君之禄,担君之忧。如就此毫无战功可立,恐皇上怪责,尤恐朝中奸臣借机上本参劾。不得已,惟有稍显微功以宽圣上之心,而不致被朝中奸臣为排除异己而有可乘之机。所以,斩杀管崇,剿灭其部,亦是情非得以。现有此功,义父可与吐大人回皇城复命,并可借护卫皇城而不致再与义军主动开战。”
吐万绪似乎想起了什么,接着鱼俱罗的话道:“刚才本官差点忘记一件大事。今日鱼大人灭管崇所部之时,适逢皇上钦差到访,犒劳将士,并有圣旨,让我们前往江都迎接皇上龙舟圣驾。明为迎驾,实为恐有叛军不轨对皇上不利,而使我们保护。不过,这样就能撤离此地,而避开与刘元进接仗。”
太好了,裴菲就在江都。我可以开始计划这次的营救行动了。
俱罗听到吐万绪这么说,也兴奋道:“那就明日起程前往江都。众兄弟连日作战也该休息一下了。”
起程前的一夜,让我兴奋不已。想着即将被我解救的裴菲,我偷笑了好几次。突然,一名军士让我前往俱罗营帐。我应了一声,疾步来到俱罗帐中。
俱罗见我来到,让我坐下,并从怀中拿出一卷古书。我看到书面书有“黄帝内经”四个大字。这部书是一部医术,我在历史课上听老师介绍过。俱罗让我看此书难道是要我研习医术?
“这是轩辕古帝所著的一部修炼内功心法的秘籍。你要好好研习。有不懂之处就找义父一起参详。现在,你的马术已经越发精湛,如果将此秘籍中的心法能够融会贯通就能无敌于天下。”俱罗向我介绍这本被他称做武功秘籍的医术。
“义父,《黄帝内经》孩儿略有所闻。但听人说是本纯医书,并无其他。怎么会有内功心法一说呢?”我随即将心中疑惑提出。
“你说得不错。流传至今的《黄帝内经》的确只有|茓位、医药之说。而先前提到的吐纳运气已失传。只有义父这部是全本。所以,希望你要好好保存,千万不能将此书遗失。若逢人抢,宁愿将它付之一炬。”俱罗见我心不在焉,语带严肃。
我接过俱罗递来的《黄帝内经》,很小心塞入怀中。决不能辜负俱罗的一番好意。而且,学得书上的内功心功对营救裴菲是有百益而无一害的。营救裴菲的胜算又多了一筹。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