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主小说网

收藏备用网址www.dier22.com不迷路
繁体版 简体版
版主小说网 > 货币战争5 > 第五章风云再起,华尔街炒房团在行动

第五章风云再起,华尔街炒房团在行动

本章导读

房价反弹被认为是美国经济复苏的又一“铁证”,真相再次被幻觉和狂热所掩盖。价格之所以能够迷惑绝大多数人,就是因为人们往往只看价格本身,而不去分析形成价格的深层原因。

2012年3月是美国房地产价格反转的拐点,长达6年的房地产熊市终于出现了转机。实现房价逆转的关键因素,就是改变了银行止赎房的供求关系。一方面银行积压了大量止赎案件,减缓了止赎房拍卖对房价的沉重压力;另一方面,在美国政府的支持下,华尔街炒房团开始大举入市,横扫了美国东西海岸五大房地产重灾区的止赎房库存,在数月之内一举扭转了房地产的颓势。

华尔街炒房团以区区数百亿美元的资金,调动了数千亿投机大军,撬动了数十万亿的房地产市场,其动用资金之少,时间之短,成效之大,堪称是以金融手段改变房地产走势的经典战例。

【正文】第21节:

w米w花w在w线w书w库w

问题在于,金融­操­纵可以短期改变市场价格,却无力维持长期趋势。决定房地产未来的是年轻一代的潜在购房者,而他们却正在失去梦想的边缘苦苦挣扎。

在利率火山的威胁之下,华尔街炒房团已经开始准备“胜利大逃亡”,在他们的两条撤退路线中,一条已经失败,另一条则刚刚开始尝试。

记住,“租金抵押证券”的概念是否成功,决定了华尔街炒房团能否成功突围!

房价失血的伤口:止赎房

2012年1月,正当中国为压不住房价的上涨而一筹莫展之时,美国却在为挡不住房价的下跌而焦虑万分。中国人根本不相信房价可能会下跌,正如2006年的美国人和1989年的日本人一样。

其实,房价下跌的关键是按揭贷款的崩溃,大面积的严重违约迫使银行收回房产进行拍卖,低廉的拍卖价砸垮了房产价格。到目前为止,中国极少发生房产被银行没收拍卖的情况,所以对银行止赎的概念比较淡漠。

无论在中国还是在美国,当人们通过银行按揭贷款买房时,由于购房者没有其他资产可供抵押,所购买的房产便作为银行的抵押品,直到房贷全部还清,银行才将房产所有权归还给房主。对购房者来说,每月按时偿还房贷,就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赎回”自己房产所有权的过程。如果不能及时还款,那么银行就有权中止房主“赎回”产权,并将抵押品进行拍卖,这就是“止赎房”的由来。

在正常情况下,银行并不愿意持有大量的止赎房产,这将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效益上得不偿失,最佳选择是尽快拍卖这些房产,迅速收回资金。止赎房的拍卖价格往往非常低廉,它们大量而集中地涌现在市场中,相当于“四一二”黄金市场上出现的大规模的猛烈抛售,流量最终决定存量价格。止赎房的砸盘恶化了房产价格的预期,而房价的下跌又加剧了止赎房的涌现,从2007年到2012年,美国房价的恶­性­循环已持续了5年之久。

2012年1月6日,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的总裁兼CEO威廉杜德利(y),在新泽西银行家协会的经济论坛上忧心忡忡地指出:自2006年房价见顶之后,美国房地产遭受了34%的空前惨跌,房产所有人损失了万亿美元,超过了他们房产净值的一半。新房开工数量从高峰期的每年175万幢,剧减为2009年年初的36万幢,到2012年也仅仅停留在42万幢的水平上。[1]

到2012年初,尽管按揭贷款违约的洪峰期已过,但仍有150万个家庭的房贷出现了90天以上的严重违约,200万个家庭已经处于银行止赎的状态之中。当银行没收房产之后,这些止赎房产被称为REO(RealEstateOwned)。如果情况没有根本改善,那么在2012年和2013年还将有360万幢住宅变成止赎房。

更糟糕的是,美国共有1100万个家庭的房贷总额超过了他们房产的价值,这些“溺水房产”的负债人有强烈的动机“抛弃”他们的房产,随时加入违约大军,这就使银行潜在的止赎房的总量达到了上千万套的规模!

设想一下,银行持有的上千万套的止赎房产,成批量地不断砸向脆弱的房地产市场,美国的房价将难逃再次出现大崩溃的局面,10年之内难以复原。

在经济繁荣时,美国的家庭基本不储蓄,需要消费时,不断升值的房子就是取款机。当经济萧条时,人们连工作都难以保住,实际收入负增长,想放开手脚消费就更难。房子是美国人最主要的家庭财富,如果房价不断下跌,财富效应萎缩,消费拉动经济就是空谈。消费不振则经济萎靡,缺乏经济活动,哪里会有现金流和税收?又如何支撑得住股票市场和金融市场的泡沫?

房价持续下跌正是美国最致命也是最头疼的经济难题,美联储的QE政策实施了两轮,而房价却迟迟不见好转。

压制利率可以轻易带来债券和股票市场的繁荣,但多数美国人并不直接拥有股票和债券。金融泡沫对于大量拥有金融资产的富人所带来的财富效应,要远大于正在拼命保住饭碗、奋力维持收支平衡的普通中产阶级,因此股市创新高并不足以刺激持续的消费增长,而美联储的宽松货币又主要流进了金融系统,刺激出更大的影子泡沫,普通的美国人沾不上QE的好处。如此一来,房地产的价格复苏根本指不上早已负债累累、“压力山大”的中产阶级。

到2012年年初,美联储已经清楚地看到,单纯依靠QE印钞和超低利率,并不能从根本上扭转房价下跌的趋势,最有效的办法还是要用在金融市场上屡试不爽的价格­操­纵手段。

需要再次强调,房地产和金融市场一样,都有一个共同的规律,那就是流量价格决定存量价格,或者更进一步说,是流量价格的预期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

美国房地产市场的总存量为亿套,总价值约23万亿美元,每年新房和现房的销售规模为800万套,即流量仅占存量的6%。

在一个房价下滑的市场中,准备开工新建住房的开发商,首先关注的是现房的成交价格,并以此来评判新房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和利润率,

_分节阅读_30

新房定价其实是被现房交易所左右。而在现房市场中,每年近百万套的止赎房抛售,严重压制了700多万套现房交易的成交价。

如果一个社区的房产均价为25万美元,只要挂出几个拍卖价仅12万美元的银行止赎房,所有的卖房人都会处于巨大的心理压力之下。关键是这种价格落差会左右市场预期,导致买家更有耐心,而卖家更迫不及待。

如果说流量决定存量,那止赎房就是流量中的增量,是决定整个房价最关键的“岤位”。

在纽约联邦储备银行和美国财政部中,到处都是在金融市场上摸爬滚打出来的行家,他们对于市场的各种玩法了然于胸,既然股票、债券、利率、贵金属市场可以人为控制,房地产市场当然也可以从中借鉴。所谓“人为控制”,往好里说叫“管理预期”,往坏里讲就是“­操­纵预期”。不管是“管理”,还是“­操­纵”,其基本共同点就是“人为”二字。

想扭转房价预期,关键就在控制止赎房的供需关系,迫使止赎房的价格上涨!

要达到这一目的,首先就要减少止赎房的供应量。

止赎阻塞,房价企稳

保住房主不被银行扫地出门,这是减少止赎房供应的第一招。

2009年,美国启动了HAMP(HomeAffordableModificationProgram)计划,其目的就是让纳税人出钱,让银行得利,让房主继续“套牢”在已成为“溺水资产”的房子里,以延缓房产止赎的发生。HAMP计划完全由银行主导,如果银行评估从政府那里获得的好处更多,它就会通知房主重新修改房贷条款,例如以提高贷款总额为代价,略减月供的金额。如果银行觉得政府贴补得不够,它就会决定直接进行止赎和拍卖。

HAMP计划原指望“拯救”400万户深陷“溺水房”沼泽,而已经发生房贷违约的家庭,由于工作效率和标准设定问题,仅处理了120万个家庭重新修改贷款的申请。可悲的是,万个家庭再次陷入违约,还有万个家庭即将违约,总数高达全部参与家庭的33%!而且加入该计划时间越长的家庭越容易违约。从2009年该计划开始执行时就参加的家庭,其违约率高达46%!当这些家庭再度违约时,他们不仅面对更高的负债总额,而且遭到更严重的信用伤害。

到2013年4月底,HAMP计划得到了191亿美元的额度,却仅仅使用了44亿,由于再度违约造成了亿的损失,该计划将延长到2015年。

从效果上看,HAMP计划不像是拯救行动,而更像是一个陷阱。陷入止赎困境的家庭,基本都是由于失去工作而丧失了还款能力,就业市场的极度萎靡导致这些家庭难以获得足够的收入来源,而房贷的总额却大幅增加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违约率大幅上升几乎没有任何悬念。

无论HAMP或其他“拯救”行动的最终效果如何,这些政策的执行还是有效地缓解了止赎房迫在眉睫的供应压力,上百万套止赎房的定时炸弹被延迟了爆炸时间。

除了政府­干­预,银行也延迟了止赎房的进程。

2010年11月,骤然曝光的“机器人代签”事件,使时运多舛的银行丑闻再度升级。银行虽然发放按揭抵押贷款,但却没有人力物力去处理成千上万的收款、催款或向违约人发出止赎通知之类的“杂事”,这些业务通常外包给“服务商”。当欠款人发生违约后,“服务商”的工作量骤然增加,他们仅有的微薄利润很快就被后续止赎流程的巨大工作量所吞噬。服务商的工作人员每天要处理成千上万的法律文件,包括签字和公证等手续。为图方便和节约成本,他们几乎没有看过这些文件的具体内容,仅仅像“机器人”一样地签字,有时甚至在没有证人和公证员的情况下草率完成公证手续,有些文件出现了大量错误。

“机器人代签”事件,掀起了美国社会的轩然大波,毕竟房产是“美国梦”的重要基础,当一个家庭即将失去这个梦想的心碎时刻,如此草率的处理方式,让公众对银行的反感情绪更加强烈。银行引发危机在前,“草菅人命”在后,止赎程序遭到了社会的普遍质疑。

要进行止赎,就必须首先确认止赎权,而银行通常是在并未完成止赎权确认的情况下,就急急忙忙地发出了止赎通知,着手驱赶房主,并完成拍卖。律师联合受害人集体控告银行的“程序不合法”,导致了席卷整个美国的旷日持久的法律诉讼。

这场巨大的混乱,使银行的止赎工作陷入了瘫痪,要从上百万个止赎案件中,清理出哪些是手续完备的申请,绝非易事。银行在无法弄清现状的情况下,只得大面积暂停了止赎进程,结果导致了高达250万个止赎案件的积压。

此时,美联储和大银行们都还没有想出扭转房价的妙计,所以他们的心态当然是止赎过程越快越好,以减少银行的损失。

到2012年年初,美国政府和银行达成“机器人代签”案件的妥协后,银行突然发现止赎案件大规模积压所带来的好处,这就是房价下滑趋缓了。

银行终于意识到,止赎就是逆转房价的关键!

美国止赎房供应在2010年11月大幅下降,到2012年持续

萎缩,这是银行刻意积压止赎申请的结果

因此,即便是法律诉讼已经解决,止赎积压的因素都被消除,银行反而对止赎房继续积压着不办,致使止赎拍卖在2012年屡创危机之后的新低。在纽约,止赎过程竟然被拉长到1072天,时间长达3年,是2007年的倍;佛罗里达是858天;加州为接近一年的时间;其他各州情况也大致类似。银行刻意减少止赎房拍卖,导致了房地产投资人只能在更少的供应中去拼抢,从而大幅减轻了止赎房拍卖对房价的剧烈冲击。

当然,银行刻意拉长止赎时间,也会遭受一定的损失。当严重违约后,原房主知道自己将被扫地出门,索­性­不再向银行继续还贷,而在止赎完成之前,银行也无权驱赶房主。在双方僵持的过程中,银行相当于免费向房主提供住房。

不过,减少止赎房的供应,仅仅能起到减缓房价下跌的作用,还不足以产生房价上涨的动力。要完成房价的逆转,需要强大买盘的介入。

这就是美国房地产最新崛起的买家主力——华尔街炒房团!

华尔街炒房团,房价逆转的节奏

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的思路,在金融市场中同样是真理。金融市场多空双方的博弈与战场上敌我之间的厮杀,都是为了夺取主动权,即改变对战争结局的预期,胜利者摧枯拉朽的气势和失败者兵败如山倒的绝望,都是预期形成了一边倒的后果。

2013年4月12日,华尔街以雷霆万钧之势的抛盘,彻底摧毁了黄金市场多头的抵抗意志就是鲜活的战例。2012年年初,华尔街准备在房地产市场上展开凌厉的大反攻,以图一举改变市场对房价走势的预期,主攻方向就是止赎房这一战略突破口,而主要突击力量正是华尔街战力彪悍的PE、REITs和对冲基金,其中,黑石集团堪称是主力中的主力、王牌里的王牌。

房地产大反攻的战略布局早在2011年8月就开始筹划,止赎房审理的积压造成了房价下滑减缓的有利局面。从市场心理的角度看,看空房地产的预期已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但如果不利用这一有利时机进行反攻,那么将来止赎房的供应还会源源不断地涌向市场,而且规模越来越大,空头力量将不断加强。只有集中力量突然反击,而且强度必须大到足以震撼市场的效果,才有可能摧毁空头的意志,使房价大举反弹。房价走高又会削弱止赎房的供应源头,从根本上逆转房地产的趋势。

2012年2月1日,美国联邦住房金融局(FHFA,FederalHousingFinanceAgency)在与美联储、美国财政部、美国联邦储蓄保险公司(FDIC)、美国住房与城市发展部、房利美、房地美等机构密切协调之后,向4000多个投资机构发布了房地产大反攻的“总动员令”。

自2011年8月以来,FHFA就一直在筹划吸引私人投资者帮助解决银行止赎房库存的行动计划,2012年2月1日公布了实施细节,总体方针就是:1)消化房利美、房地美和联邦住房管理局(FederalHousingAdministration)的止赎房库存;2)突破口是房地产重灾区;3)欢迎投资机构大批量购买,价格可以极度优惠;4)条件是低价买进后必须持有并出租一定时间。

凡是净资产超过100万美元的基金、公司、投资信托、银行、个人都可以参与这场房地产的“世纪盛宴”,投资者甚至有可能获得两房的贷款来扩大持有规模。资产包的规模大致在500幢~1000幢独立房,两房和FHA的止赎房总规模大约为21万幢,如果每个资产包为1000幢住房,大约需要200个超级投资人认购。

美国房地产Case-Shiller指数,2012年3月房价出现拐点

价格优惠到什么程度呢?1美元的资产,资产包的优惠价格不超过30美分~40美分。也就是一幢20万美元的独立别墅,优惠价不过6万~8万美元。如果每幢房子平均投入1万~2万美元进行整修翻新,转手就可以投入1000美元~1500美元的租房市场,即便是考虑到租房的空置期等因素,投资回报率至少也可以达到14%~20%。在收益率大饥荒的华尔街,这样的好事简直就是天上掉馅饼。

在超高收益的刺激之下,以黑石为代表的华尔街投资机构开始大举杀入止赎房市场。

2月1日美国联邦住房金融局发布的房地产大反攻的“总动员令”,产生了立竿见影的效果。3月,熊气弥漫长达5年之久的美国房地产行业,迎来了奇迹般的大转折。以金融手法­操­作房地产市场,其效果之显著、反弹之剧烈,远远超出了政策设计者事先的预期。

华尔街究竟是如何逆转乾坤的呢?

凤凰城,炒房团牛刀初试

美国的房地产泡沫在2006年的夏天开始爆裂,房价起先是高空俯冲,继而是震荡下挫,直至2012年年初,房地产都是一个令所有人沮丧的领域。它就像一个缺乏主力大户的股市,在人心涣散、悲观弥漫的恍惚之中蹉跎了近6年之久。

当华尔街雄厚的资金突然而猛烈地杀进房地产市场时,激发出了神奇的“鳗鱼效应”,悲观、疲惫、灰心、慵懒的气氛顿时消失,大大小小的房地产投机者们像触电一般活跃起来。华尔街的“鳗鱼”游到哪里,哪里的市场就开始沸腾。

在美国房地产受伤最重的凤凰城(亚利桑那州)、南加州、拉斯维加斯(内华达州)、佛罗里达州和亚特兰大(佐治亚州)这五大地区中,华尔街资金首先选择了凤凰城。

亚利桑那州首府凤凰城,2013年租金$1067,房价$万,

止赎房$万,房价最高跌幅57%

凤凰城是亚利桑那州的首府,也是重要的工业中心之一,大城区的人口430万,甚至超过了首都华盛顿地区。凤凰城还是州政府所在地,另外英特尔的研发中心和芯片生产基地、众多的高新技术和通信公司、阿波罗集团总部、霍尼韦尔的军工引擎生产厂、Luke空军基地,都雇用了大量高薪收入的人群,凤凰城还有很多大学和科研机构也吸引了众多的人才居住。由于冬季的气候温暖,旅游观光和高尔夫产业十分发达。只要有高收入人群,就不愁稳定的租金市场。

凤凰城在金融危机中伤得不轻,银行止赎房的拍卖价比房地产高峰期的价格跌了57%。凤凰城的房地产市场一片

_分节阅读_31

哀鸿,惨不忍睹。

罗斯柴尔德家族曾有一句名言:当大街上血流成河时,一定要去买资产!

危机,就是危险之中的机会。

在凤凰城最早发现机会的人就是史蒂夫斯密兹(SteveSchmitz)和他的合伙人。他们在2008年就成立了一家投资公司“美国住宅地产公司”(AmericanResidentialProperties),开始用自有资金在凤凰城买进了十几幢银行的止赎房。由于这些房子大都是几年前房地产泡沫时代的产物,房子很新,基本不用维修,并且很快就能租出去。史蒂夫初次得手之后,对“止赎—出租”的商业模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了搞清楚租户的情况,他挨家挨户地登门拜访,发现这些租户都是典型的美国中产阶级家庭,夫妻二人加上两个孩子和一条狗,由于种种原因失去了住房,但对房子的热爱和尽心与其他房主并没有区别。

2010年史蒂夫决定成立REIT(房地产信托)基金,从资本市场募集资金,将“止赎—出租”的商业模式进行大规模复制。所谓的REIT基金,主要是为了规避公司和个人需要双重征税的问题而设立的信托机构,它的利润几乎全部分给投资人,即利润仅仅是“借道”(Pass-through)公司,而直接流入投资人的账户,这样投资人只需交纳个人税,而公司则无须纳税。REIT基金发行的是类似股票的股份,投资人可以方便地进行投资和转让,如果是公开上市的REIT基金,交易就更简单。

传统的房地产市场中,“止赎—出租”模式主要是散户行为,而REIT基金将资本市场的大规模资金导入了这一市场,游击队遭遇了正规军,散户很难对抗机构的资金实力,市场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变。

史蒂夫和他的“美国住宅地产公司”被业内公认是“止赎—出租”模式的先驱。从2010年到2012年夏,凤凰城的机构资金占房产销售的比例从15%扩大到26%。[2]

由于凤凰城的经济复苏缓慢,失去房屋的家庭越来越多,导致独栋房市场中用于出租的比例大幅上升,从危机前的8%猛涨到2013年的22%。可供出租的房源大幅增加了,但是竞争却变得更加激烈。

从2012年夏天开始,凤凰城本地的机构投资者,开始面对黑石这样的PE巨无霸,以及华尔街更凶猛的对冲基金的严峻挑战,强龙与地头蛇在凤凰城展开了对抗。到2013年夏,在凤凰城23万幢出租的独栋房中,华尔街资金抢下了11440幢,虽然数量上并不算大,但华尔街带来的“鳗鱼效应”却激活了整个凤凰城的房产市场。

资金的大规模涌入,导致了激烈的抢房大战,房价随之暴涨,投资回报率迅速下滑,到2013年,凤凰城房产投资的出租回报率降到了仅剩5%~6%。止赎房库存已经枯竭,超低价格的房屋不见了踪影。

华尔街炒房团不再留恋凤凰城,他们就像蝗虫一般扑向了西北方向的赌城拉斯维加斯(内华达州)和南北加州,然后掉头直扑东南沿海的佛罗里达、佐治亚和南北卡罗莱纳,再转进芝加哥、底特律、丹佛、俄亥俄等中西部房地产的重灾区。

赌城拉斯维加斯,租金$1117,房价$万,

止赎房$万,最高跌幅67%

赌城的豪赌

2012年年初,华尔街炒房团越过了赌城拉斯维加斯,直接扑向了凤凰城。这是因为尽管赌城的房价跌幅更深,房价也更便宜,但赌城的经济模式过于单一,失业率高达10%。在经济不景气的时期,来赌城消费的人数远不如从前,其租金的可持续­性­比凤凰城更差。

当凤凰城的止赎房供应枯竭,而房价大幅上涨之后,赌城的房价很快就显得低廉得多了。华尔街炒房团从2012年下半年开始大举进入赌城,到11月黑石也加入了赌城的炒房大军,华尔街在赌城的房地产市场中砸入了80亿美元进行豪赌。

在赌城的房地产市场上,由于内华达州的立法(AssemblyBill284)过度保护房主的利益,导致了房屋止赎几乎成为不可能,再严重违约的房屋也很难出现在市场上,人为制造了市场供应短缺的假象。当地电力公司的数据显示,至少有万幢住宅处于空置状态,另外,高达万个家庭的按揭贷款已陷入90天以上的严重违约状态,但在整个赌城房产市场中,仅有8000幢住房挂牌销售。

拉斯维加斯出现了大量房屋空置而无法出售,而现有房产库存却在经历机构投资者疯狂的抢房大战。一位赌城的房产经纪人准备以万美元出售一幢止赎房产,他维修翻新大约用了2万美元,结果广告刚一挂出,就立刻引来了41个竞价者,其中39个是全现金付款。这位经纪人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疯狂的抢房阵仗,即便是在房地产泡沫的顶峰时期,也不曾出现过如此之高的现金竞价比例,最终他的房子以万美元成交,比他的预期价格高出一半多。

一边是数万幢空置的止赎房被憋住不让进入市场,另一边是数十亿美元抢夺8000幢稀缺的现房库存,其结果自然是不仅推高了现房价格,而且将购买力导向了新房市场。2013年,拉斯维加斯的新房销售飙升了87%,开工许可数量暴涨了52%。

在华尔街炒房团开始进入赌城市场的2012年下半年里,总共吃进了拉斯维加斯全年房产销售的19%,如果换算下来,在最后几个月里,接近一半的房产被华尔街炒房团一扫而光。在赌城的房产销售总额中,现金支付比例高达60%,在海量资金和集中火力的双重作用之下,2012年赌城的房价同比暴涨了30%。

不过,即便是涨价之后,赌城的房价比危机之前的高峰期仍然低了56%。

【正文】第22节:

转战南加州

南加州内陆帝国滨河县,房价$万,止赎房$万,最高跌幅60%

位于南加州洛杉矶大都会区的内陆帝国(InlandEmpire),人口430万,是南加州第二大的都会区。南加州的气候舒适,四季阳光明媚,冬季气温宜人,并且有独特丰富的自然景­色­。在这里,人们可以早上到海滩冲浪,然后到迪斯尼乐园游玩,最后到圣贝纳迪诺市雪山滑雪享受宁静。与洛杉矶、圣地亚哥、拉斯维加斯毗邻,迪斯尼乐园、好莱坞、环球影城、棕榈泉、海滩、沙漠、雪山等各种休闲活动,样样齐全。如此诱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风光,自然吸引了美国以及世界各地的移民者。

然而,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内陆帝国不幸成为南加州地区房地产崩盘的中心。

2012年4月,当华尔街炒房团开进南加州时,他们的­操­作已经逐渐形成了流水线作业。他们组织起模块化的处理方式,每天早上6:30就开始准备当天止赎房拍卖的抢房行动计划,他们拿出华尔街分析股票的­干­劲,平均每周分析1000幢止赎房的各项条件,几十个液晶显示屏依次排开,浩浩荡荡地展示出华尔街交易室的气派。

首先需要确定的是选房的标准,既然是投资,就不是追求住房的舒适,而是控制成本,确保租金的稳定。如果房屋带游泳池,这本是正常房子的优势,在炒房团看来却是致命的缺点,因为游泳池需要更高的维护成本,而提高房租却不能覆盖相应的开支,更容易导致难以出租。治安好、学区好、交通便利、靠近商场,这四大标准是招徕租户的不二法门。

根据这些标准,炒房团迅速从拍卖房中筛选出抢购清单,接着流水线就开始隆隆转动起来。实地考察团队立刻动身奔赴房屋现场,面试房主,评估维修翻新的成本;房屋评估团队开始计算各种税费,查询房屋所有权是否­干­净,例如房主是否还有其他债主有权要求该房屋作为抵押,如果房屋所有权存在其他债主染指的可能,那买房之后还必须偿还其他债主的相关费用;房屋过户后,维修团队立刻跟进,他们需要联系当地的承包商,以最短的时间完成重新粉刷墙壁、更换窗帘、清洗地毯、修剪草坪、厨房翻新等具体事宜;最后,营销团队启动,利用各种渠道发布租房信息,接待租户看房,调查租户背景,并签署合同。

在内陆帝国地区,从2012年年中到2013年年初,52%的止赎房产被华尔街炒房团所席卷,这些房产甚至都没有在市场上公开打广告。华尔街狂抢止赎房的消息不胫而走,造成了当地投资人的恐慌心理,他们原先担心出手买房后,房价会继续下跌,现在则害怕出手晚了就抢不到房子。更恐怖的是当地报纸报道买房者连续递交了200次购房竞价,结果无一成功的故事,这造成了更多贷款买房者的惊恐和绝望,他们不顾一切地到处看房,见房就递竞价书。铺天盖地地抢房风潮将内陆帝国的房价推高了18%~25%。

2012年第3季度,投资者占橙县

房屋总销售的%

在南加州的橙县(OrangeCounty),华尔街炒房团在2012年占据了房屋销售总量的22%,2011年挂牌流通的房子总数为10600幢,而2013年初只剩下3300幢,激烈的抢房心态将房价推高了10%。在橙县的止赎房拍卖市场上,2008年机构投资人占有的比例不超过10%,而2012年华尔街炒房团竟占到了近半壁江山。

以内陆帝国为代表的南加州房价的飙升,并非是因为经济的大幅好转,而是华尔街炒房团营造出的市场“鳗鱼效应”,南加州的实际经济状况却远非乐观。

在美国人口普查局对万以上人口的城市调查数据中,加州多个城市的失业率在2011年之后虽有所降低,但仍在15%左右徘徊,几乎是2008年之前失业率的2倍。虽然2011年和2012年失业率有所下降,但一些工作仅仅是低工资或兼职岗位。虽然经济衰退在2009年就已结束,但南加州很多城市在2012年却变得更穷。加州的贫困比率自2008年至2012年,上升了个百分点。洛杉矶县的贫困人口从2008年的%增加到%,而家庭平均年收入从2008年的$59196降为$53001。

美国西南部的凤凰城、拉斯维加斯和南加州地区,曾是次贷危机的发源地,2012年3月以来,却成为华尔街炒房团最青睐的“投资圣地”,他们席卷了上述三地分别%、%和%的住房销售总量。其中,拉斯维加斯一度最受追捧,在2012年10月的房产销售中,%的买主根本没露面,他们对购买的房子连看都懒得看,直接付钱了事。在全部成交中,高达%是全现金一次­性­支付。

正如同温州炒房团在中国各省掀起的房价狂涨浪潮一样,华尔街炒房团从2012年年初开始横扫了美国东西海岸和中部地区,所过之处,止赎房库存大幅减少,各地游资闻风而动,抢房大战愈演愈烈,当地房价应声暴涨。

美国以金融市场的手段来­操­纵房地产市场,的确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成效。

黑石,美国最大的地主

在华尔街炒房团的阵营之中,黑石集团当仁不让地坐在了头把交椅上。

对于很多PE基金、对冲基金或资产管理公司而言,炒房就是买进并持有大量便宜的房屋,先持有并出租一段时间,等房价上涨到合适的价位就卖出套现走人。但黑石集团的雄心显然要大得多,它抄底房地产的目的是为了打造一个“租客帝国”,将分散在全美国、甚至世界各地的租房市场整合起来,以工业化的思路批量供应租房的标准化产品。黑石并不打算在房价高涨时卖掉单个的房产,而是试图最终从资本市场上全身而退。

2012年2月,美国联邦住房金融局(FHFA)发布了房价反攻的总动员令,黑石集团在4月成立了自己的“租客帝国”(In

_分节阅读_32

vitationHomes),并开始了房地产业史无前例的房屋兼并行动。

黑石原先也曾涉及房地产行业,但却没有直接管理大规模和分散的出租房产的经验,为了获得第一手的信息,黑石一开始就准备由公司内部来打理一切事务。“租客帝国”雇用了上千名全职员工,这对于一家基金而言简直就是庞然大物,除此之外,还锁定了5000多个外包服务商。在进入一个市场时,“帝国”都雇用当地的市场分析人员,组建并购团队负责购买房产的行动,另外还有专门监督当地施工队的维修翻新团队,物业管理团队负责日常运营,租房团队与当地经纪人密切合作负责招揽租户。

“帝国”主要购买银行的止赎房,或小投资人的套现房,个别情况下也从其他公司手中批量买入转手房。拿到房子后,维修翻新工作大约需要2~3个星期,费用约占购房价的10%。最符合标准的模板就是三卧两浴双车库带草坪的房子,这种房型通常会吸引那些最具租房“黏­性­”的家庭,一般公寓楼的租户平均居住时间仅有一年半,而这种独栋房的租户平均居住时间却长达四年半,“黏­性­”租户不仅工作稳定,而且对房屋有责任心,他们还对邻居和社区的看法更为关注。

在一个社区里,“帝国”管理的房产往往非常扎眼,房屋外表通常经过重新粉刷而焕然一新,绿油油的草坪被修剪得十分平整。在房屋内部,主卧室的浴缸比正常尺寸大出一号,厨房的台面全是崭新的大理石,全新的地毯和墙壁都是浅褐­色­,这是黑石的定制标准。这样的房屋租金大约是每月1750美元,在“帝国”持有的全部独栋房中,出租率超过80%,净收益率平均约6%。

“帝国”以这样的高标准,掀起了席卷全美的抢房风暴。

2012年7月,“帝国”宣布已经斥资3亿美元收购了2000幢独栋房,主要集中于美国房地产受到重创的5大地区。

9月,“帝国”在佛罗里达州的坦帕湾(TampaBay)登陆,并投下10亿美元的“重磅炸弹”,雇用了大批当地房地产经纪人,目标锁定在10万~万美元之间的住宅。“帝国”的“雇用军”成群结队地对整个湾区进行逐区“扫荡”,他们印制了大量的传单,“全现金”“无须评估”“立刻付款”“快速成交”等震撼­性­字眼摄人心魄,市区沿街随处可见这些“小广告”。“帝国”以每月数百幢房屋的速度疯狂吃进止赎房,它在坦帕湾的目标是3年之内拿下15000幢独栋房!

佛罗里达坦帕湾地区,租金$1210,房价$万,止赎房$万,最高跌幅53%

佛罗里达的房价自2006的高峰跌落了45%,大批房主被扫地出门后被迫开始租房,全州的租房市场已迅速膨胀到1000亿美元,由于房价低而租金高,佛罗里达成为租房市场的一片待开发的沃土。由于租户原来大部分都是房主,他们懂得打理房屋的一切事宜,并且社区意识强烈,是投资人非常喜爱的标准租户,“帝国”在佛罗里达进行重点扫荡堪称是颇具眼光的战略布局。

10月,黑石宣称,他们正在以每周斥资1亿美元的速度横扫美国的止赎房市场。

11月,黑石转战赌城拉斯维加斯,与更早抵达的华尔街炒房团一起以80亿美元的巨资拼抢止赎房。

2013年4月,黑石斥巨资从另一家机构手中一次­性­收购了亚特兰大的1400幢住宅,创下了“止赎—出租”模式中单笔成交规模的最高纪录。

至2013年9月,黑石已大手笔投入了55亿美元的重金,在美国12个主要房地产市场上斩将夺旗,囊括了万幢独栋房。

除了购进用于出租的独栋房,黑石也希望将“租客帝国”的产品链做得更完备,其中出租公寓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华尔街日报》8月13日宣称:“黑石接手GE的公寓资产。”报道说,“PE公司黑石集团,正在豪赌金融危机后的公寓出租市场。”黑石集团看中了GE金融公司手中的80个公寓资产包,准备投入27亿美元重金收购其主要股权。GE旗下的公寓资产横跨了亚特兰大、得克萨斯和东南各州,总量高达3万个住宅单位。在27亿收购资金中,黑石准备自掏腰包10亿美元,其余靠资本市场融资。这项颇具争议的交易在房地产行业堪称最大手笔,黑石看中的是危机后无力和无意愿买房的人数创下新高,而他们又必须有地方居住,公寓显然是满足无力买房的年轻人的最佳选择。公寓房租的上涨和空置率的下降,都表明公寓租房市场正成为美国房地产行业中最火爆的领域。[3]

穆迪追踪全美出租公寓的指数显示,出租公寓从2009年的最低点已经上涨了59%,而整体房地产上涨幅度是35%。公寓租金上涨幅度在2010年是%,2011年是%,2012年达到了%。同时,公寓空置率则由2009年的8%下降到2013年的%,达到了12年来的新低。

黑石的“租客帝国”不仅持有高达万幢独立房,如果再加上3万个公寓单元,已堪称是美国最大的地主!

除了黑石之外,华尔街炒房团的成员也颇有斩获,到2013年9月:

“AmericaHome4Rent”:拿下了万栋独立房;

“ColonyAmericanHomes”:万栋;

“SilverBayRealtyTrust”:5370栋;

“WaypointHomes”:4620栋;

除了这些炒房团的主力大户,还有无数中小金融公司、海外热钱、个体投机者,甚至主权财富基金也纷纷跳上了华尔街炒房团的战车,他们试图在房地产泡沫的狂潮中狠捞一笔。

柱状图显示的是现金购房的百分比(右坐标竖轴)

来源:Realty,FreddieMac

2013年8月,美国房地产销售量约560万幢,其中,全现金购房的比例高达45%,远高于2012年8月的30%,而在正常的房地产市场中,全现金购房的比例则为10%~20%。在人口100万以上的大城市地区,全现金购房的比例最高的有:迈阿密69%,底特律68%,拉斯维加斯66%,佛罗里达的杰克森威尔65%,坦帕64%。

毫无疑问,炒房团已成为美国房价上涨的主要驱动力量。

谁是华尔街炒房团的牺牲品?

在美国房地产市场上,可以清楚地看到股票市场所发生的情况,价格的反弹不是由于基本面的改善,而是直接源于资金的推动。在股票市场上,大公司近两万亿美元的巨额股票回购,吹起了新一轮的股市泡沫;在房地产市场上,华尔街炒房团扮演着泡沫的始作俑者。

让人吃惊的是,区区数百亿美元的华尔街资金,竟然能在如此之短的时间里,撬动起23万亿美元的房地产市场,而且幅度如此之大,这在美国房地产历史上堪称空前。

高盛认为现金买房占到了近60%的比例,

是金融危机前的3倍

仅仅是在2012年年初,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的CEO还在对房地产市场忧心忡忡,当时几乎所有人都认为房地产会像1989年开始的上轮萧条一样,经历8年~9年的衰退期,考虑到2008年的危机程度远比1990年的经济衰退要严重得多,房地产的不景气甚至会持续10年以上。如果在正常的经济周期里,情况的确如此,但这一次不正常的情况太多,特别是货币政策的不正常更是史无前例,泛滥的货币究竟会缓解危机的程度,还是将缩短危机爆发的周期,人们正拭目以待。

很明显,全现金购房的畸高比例,说明了房地产市场的极度不正常,按照高盛的估计,现金购房的比例已经高达近60%,是金融危机之前的3倍!如果这一数据靠谱,这表明房地产市场中的大多数参与者都是炒房团,因为美国普通中产阶级能够全现金购房的情况极端罕见。如果房地产市场以投资为驱动力,以倒卖获利为特点,那么这就是房产泡沫的典型案例。

这是一个严重缺乏自住房主参与的市场,不是他们不想参与,而是华尔街炒房团剥夺了他们参与的机会。

2013年2月16日,《洛杉矶时报》报道了一位典型的普通购房者如何被挤出房地产市场的故事。主人公是一位28岁的购房者,有一份稳定的技术工作,完全满足贷款条件,而且已经从银行拿到了预先批准的购房贷款。他从2012年8月开始在南加州的内陆帝国地区看房,先后递交了200次竞价,最终无一成功[4]。内陆帝国的房价大跌之后,原本昂贵的住房变得相对便宜起来,许多潜在的购房人现在成为了合格的买家,他们利用这一机会准备实现自己的“美国梦”,拥有一处属于自己的房产,但是他们很快发现,房子便宜了,但却不属于他们。

在止赎房拍卖市场上,华尔街炒房团从后门直接拿走了一大半的房源。在普通市场上,全现金购买者不仅出价高,而且一次­性­支付,对于卖房者来说,当然愿意选择现金买家,避免了等待银行审批贷款的时间和风险。这等于将真正的房主挡在购房的门槛之外,而投机者却拥有了短期套利的筹码。加州责任贷款中心的主任保罗列奥纳多无奈地表示:“对于那些遵守规则,安分守己的人来说,他们确实是丢掉了一次努力获得自有住房的机会。”[5]

新“美国梦”的定义:从父母家的地下室

搬出来,然后住进黑石的“租客帝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