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主小说网

收藏备用网址www.dier22.com不迷路
繁体版 简体版
版主小说网 > 真假共和 > 1.三颗政治明星(2)

1.三颗政治明星(2)

1882年,朝鲜发生“壬午兵变”,政局混乱,朝鲜国王请求清政府支援。朝鲜当时是中国的藩属,朝鲜有事,作为“天朝上国”,当然不能不管,清政府当即派遣吴长庆率庆军6营入朝平息事变,袁世凯被委派负责前敌营务处。袁世凯作为一位年轻的文职官僚,初涉军务,办事却很有胆略,有机变,有权谋。这一职务给了他充分的机会,他面对行伍出身的骄兵悍将,整饬军纪,毫不手软,充分表现了自己的才­干­和价值,并赢得了吴长庆的信任。从此,他的仕途一帆风顺。1884年5月,清政府调吴长庆率3营回国驻防,另3营仍留在朝鲜,袁世凯被委派总理营务处,会办朝鲜防务,开始直接掌握军权。

袁世凯的才­干­并不是和道德联结在一起的,而是和权谋联结在一起的。《战国策》里苏代说燕王:“仁义者自完之道也,非进取之术也。”政治人物大多重权谋,轻道德,自古如此。袁世凯掌握军权后,开始疏离吴长庆,怠慢同僚,遇事张扬,并且直接向淮军首领、直隶总督李鸿章接洽投靠,引起吴长庆的反感。特别注重人格修养的张謇,实在看不下去,联合同僚给袁世凯写了一封信,责备他的种种不是,最后说:希望你平心静气一个月不要出门,把以前我们劝你读的为人处世的书仔细读读,对照着自己去做事。不要以为天下的人都是傻瓜,不要以为天下的人都很软弱。你要脚踏实地,痛改前非,才能对得起你的叔祖父、你的堂叔和你父亲的好名声,才能符合吴长庆对你的器重和期望。那么,一切的好事善事就会跟着来了。

从此张謇和袁世凯绝交,不再来往,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张謇在吴长庆病死后,不愿意投靠李鸿章,坚持走科举的道路,1885年中了举人,又经过10年的折腾,1894年终于考中了状元。不久甲午战争爆发,张謇终于明白,科举这条路已经走不通了,对做官也不再发生兴趣,决心在民间为国家、社会经营实业和新式教育,走教育救国、实业救国的道路,成为中国第一代最大的民营企业集团大生公司的领袖。而袁世凯则在仕途上扶摇直上。

袁世凯读了张謇他们的信,并没有什么悔悟之心,依然故我,用智慧,用权谋,立功立名。1885年,他得到李鸿章的重用,被委任为“驻扎朝鲜总理交涉通商事宜”,作为清政府的全权代表。他两次被派驻朝鲜,处理朝鲜事务,都得到了实际事务的锻炼,开阔了眼界,也在朝廷大臣中赢得了声望,尤其得到李鸿章的重视和赏识。甲午战争前夕,他机敏地称病离开了朝鲜,在东北负责后勤供应。他办事井井有条,又赢得了上级的夸奖,为他的事功奠定了基础。中国在甲午战争中失败,割地赔款,李鸿章也被解除了直隶总督的职务。问题是,中国在战争中,主要的军队,淮军和湘军都失去了战斗力,国家没有了国防力量,必须重新组织军队。袁世凯因祸得福,以他的才华和官场的经营,获得了重要的机遇,受命在天津小站这个地方编练新军。当时,中国新式军事人才十分匮乏,新式的军事学校刚刚开始建设。袁世凯在朝鲜的锻炼和学习,使他比一般人获得了更多的军事知识。中国的传统仍然是文人带兵,湘淮军的带兵将领,主要是太平天国起义后地方上的士大夫,其中很多是穷苦的读书人,学习武术骑马,组织军队。而袁世凯正是出生在这样的世家,自己虽然连个秀才也不是,但在军中仍然是个文官。他以文人而知兵,符合中国的传统观念,可以得到提拔。袁世凯也向清政府呈报了他草拟的《练兵要则十三条》、《新建陆军营制饷章》、《募订洋员合同》,主张仿照德国军制,编练新军。别小看了这一些,当时还没有几个人能草拟出来。1895年12月21日,袁世凯奉命到达天津小站,接管新组建的定武军,改名新建陆军,开始­操­练。后来这支军队就发展为北洋六镇新军,成为当时中国最强大的武装力量。袁世凯成了这支军队的家长和领袖,这支军队也成了他的财产和政治资本。

1898年,康有为、梁启超等在光绪皇帝的支持下,发动变法,受到慈禧太后的阻挠,光绪的帝位也受到威胁。袁世凯思想新颖,同情变法,练兵又卓有成效,受到维新派的重视。康有为认为:“拥兵权,可救上者,只此一人。”希望策动袁世凯发动兵变,拯救光绪皇帝。9月18日,谭嗣同秘密访问袁世凯,动员他“勤王”,也就是用武力保卫光绪,击败慈禧保守的政治集团。袁世凯当面慷慨地答应了谭嗣同的请求。但事实上,袁世凯依然依附当朝权贵,辜负了维新派对他的信任,并没有起兵勤王,坐看慈禧回到城内的皇宫,控制了光绪,策动了政变,并且把维新派的密谋告诉了慈禧的亲信、直隶总督荣禄。他的官运当然就畅通了。1900年,义和团运动爆发,袁世凯升任山东巡抚,奉命到山东镇压义和团运动。尽管国家经受了八国联军的侵略,袁世凯却因为机敏处理复杂的政局,赢得了更高的声誉。李鸿章临终前向清廷保荐袁世凯:“环顾宇内人才,无出袁世凯右者。”也就是说中国的人才,没有一个能够超过袁世凯的。这是多么高的评价,李鸿章是在推荐他的接班人。1901年,袁世凯就被任命为署理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第二年实授。因为加封太子少保,所以又称袁宫保。太平天国起义平息之后,清廷的权力衰落,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是权力最重的职务,国家­精­兵强将和大量新式经济事业都归属于北洋大臣名下。一颗政治明星终于在晚清昏暮的岁月中升起了。他的政治生命直接延续了李鸿章洋务派的事业,这一派系的政治思想和变革,延续了传统,局限在现存的政治体制之内,已经落伍于时代。

0 0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