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公走到王周身前,冷冷地道:“怎么,不装了?本阁还等着你继续演下去呢!”
王周脸色铁青,跪爬上前,结结巴巴地道: “大,大,大人……”
狄公冷笑道:“就不用客气了。大人叫不叫没关系,还是赶快想想自己该怎么办吧!”
王周的额头密密地渗出一层冷汗。他深吸一口气,强自震慑了一下心神,道:“大人,贪领护渠官银、扣发纤户的护漕饷卑职都曾参与,杀人灭口也确实是卑职下令……”
狄公没等王周说完,重重地哼了一声道:“贪着护渠的银两,吃着纤户们的血汗,你竟然还能下令杀死那些无依无靠,流离失所的贫民!似你这等天良丧尽、心如蛇蝎的恶贼,人若不除,天必诛之!亏你上得堂来,大言不惭,恬不知耻,口口声声以朝廷命官自居,真是不知世间有‘羞耻’二字!”说着,狄公怒火中烧,狠狠一掌将王周头顶的官帽打飞出去,在场所有人都惊呆了。王周更是浑身筛糠,抖作一团。
狄公怒斥道:“你也配头戴官幞,你也配身穿这套官服?就是这张人皮,也不应该披在你的身上!”
王周吓得已几欲晕厥,他连声呼叫:“大人息怒,大人息怒,犯官有下情回禀。”
狄公强抑心头怒火,一字一句地道:“你说的话最好是我想听的,否则,明日清晨我便上奏皇帝,将你身送东市,顷刻之间便要尔悬首藁街!”
王周连连叩头道:“是,是!”
狄公一声大喝:“说!”
王周浑身一抖道:“大人知道,大运河邗沟段南起扬州,北至山阳,乃朝廷北运的咽喉,归扬州漕运衙门治下。朝廷每年都要拨发护渠款数十万两以及两岸纤户的护漕饷五万贯。可自漕运使杨九成大人到任后,这笔护渠款就再也没有用在护渠上。”
“哦,那么这数十万两白银是怎样开销的呢?”
王周尴尬地道:“自,自然是杨大人做主留下了。”
狄公哼了一声道:“留下了?说得倒很轻巧,留下做什么?”
王周干咳了一声道: “除了杨大人自己扣下的那部分之外,他将护渠银两化为打点费、照应费、招呼费、斡旋费等多种名目,这些款项除了供衙内大吏们吃喝享用之外,最重要的是内外打点照应。”
“怎么个打点照应?”
王周道:“先说漕运使衙门内部,每年衙内上下数十名官吏,按照品秩高低都能拿到一份养廉银,多者上千两,少者也有数十两。”
狄公冷笑一声:“养廉银,这个名字起的好!真正可以说得上‘无耻’二字!明明是贪污却要说成什么养廉,难道清廉需要用朝廷的官银来养吗?真亏你们叫得出口!”
王周低下了头。
狄公道:“王周,你一年能拿到多少养廉银?”
王周吞吞吐吐地道:“我,我官卑职小,拿不了多少。”
狄公冷笑一声道;“怎么,事到如今,你还不肯说实话?”
王周跪爬两步:“大人,犯官实说就是。小的一年能拿到两千余两。”
此言一出,满堂哗然。
曾泰道:“好家伙,两千余两!是我这个上州刺史官俸的十倍!”
水部侍郎封可言铁青着脸道:“难怪邗沟屡发翻船事件,原来护渠的款项都被你们这群蛀虫贪进了自己的腰包!”
狄公道:“连一个小小的九品护漕使都能拿到如此巨额的赃款,就更不要说漕运使杨九成了。可叹运河掌握在你们这班巨贪大恶之手,漕渠状况之糟,两岸纤户生计之艰,已可想见。”
王周浑身发抖,俯伏在地连声道:“犯官该死,犯官该死!”
狄公压了压怒火,说道:“好了,你继续说吧。除了你们漕运衙门内部的养廉银外,还有什么打点之处?”
王周忙道:“是,是。对外的打点叫做照应,上至刺史衙门的主管大吏,下至邗沟水域经过的山阳县、盱眙县等九县的县令及各级官吏都要照应到。近年来,邗沟屡发覆船事件,朝廷派员下来调查,每位巡河官都会收到一份礼金,具体数目下官不知,只知道这就是所谓的斡旋费。”
封可言重重地哼了一声:“我说每次工部派遣的巡河官回文阁部的内容都是一般,说什么邗沟久塞大梗,将责任都推到两岸纤户身上。原来是收受了你们的贿赂,替你们矫饰遮掩!”
王周道:“是,是。”
狄公道:“那么,邗沟覆船的真实情况究竟如何?”
王周道:“大人,这真是怪事一桩啊。只要是江淮盐铁转运使的运盐船只,行至邗沟必定是船毁人亡,可其他船只经过却安然无恙。”
狄公双眉一扬:“哦?”
王周道:“不光是翻船死人,就连船上装载的食盐也奇异失踪。我们也曾多次与当地官府前赴出事地点查察打捞,可都一无所获。当时杨大人怀疑是两岸纤户做贼,抓了好几千人,却查无实据。后来又怀疑邗沟水下有恶鬼作祟,遂请法师前去捉拿,可翻船事件却照样发生,真是奇哉怪也。”
狄公怒道:“无奈之下,你们就将责任推到两岸的纤户身上,扣发了他们赖以为生的护漕饷,以致引发民变。然尔等不思抚恤,却唆使官府出兵镇压。这才有了方九等人来京告状,而此事又为尔等所知,因此,你得到杨九成的指使,率属下差役前来神都追杀!”
王周怯声答道:“正,正是。”
狄公问道:“水部郎中李翰前往扬州查案,是不是也接受了贿银?他的死又是怎么回事?”
王周道:“这位李大人在扬州只住了十几天便去了山阳县,是不是接受了贿银就不得而知了,也从未听人说起过。只是知道,他曾到纤户家中查访,被杨九成大人得知非常生气。后来,邗沟再发覆船之事,这位李大人不知为何夜里就自缢而死了。”
狄公缓缓点了点头,对曾泰道:“叫他签供画押!”
曾泰命书记官拿过堂审记录和方九的诉状,王周签供画押。
狄公一摆手道:“严密看押,任何人不准接近!”
张环等人高声答应,押着王周一干人快步下堂。
狄公静静地思索良久,抬起头来道:“看来,邗沟覆船另有蹊跷之处。”
封可言点了点头:“大人,想不到今日一审,便查出了以漕运使杨九成为首的全衙合谋贪污之事,真可谓收获不菲呀。要不要传下钦差大令,拘拿杨九成等人进京鞫问?”
狄公缓缓摇了摇头:“刚刚曾泰说的话很对,扬州的水很浑呀。像这样的巨贪案绝不是小小的漕运衙门一家便可做成,这内中定然另有隐情。”
封可言一惊:“哦,大人的意思是……”
狄公道:“从目前我们得到的情况和我的办案经验来判断,邗沟覆船、食盐无踪、李翰之死、纤户被杀、宁氏失踪,以及扬州漕运衙门合谋贪敛巨款,这几桩案子内中必有紧密关联,其中的蹊跷繁复,诡谲多变,绝非今夜王周所述那么简单。王周官卑职小,无法接触到案件的真正核心,他所说的只不过是本案的一些皮毛而已。”
封可言仔细琢磨着狄公的话,缓缓点了点头。
曾泰道:“恩师,我也这么看。如果仅凭王周今夜的供述便对杨九成等人抓捕鞠问,不但会打草惊蛇,使幕后元凶逃遁,还会造成除恶不尽的后果。”
狄公点了点头道:“说得好。不入虎茓,焉得虎子!此番我们奉圣谕南下扬州,就是要以此为引,究微探密,惩处贪官,揪出幕后主使,将隐伏在运河两岸的毒瘤彻底铲除!”狄公转向封可言、沉府尹,道,“诸位大人,今夜审讯王周之事要绝对保密,任何人不得将此事泄露出去。”
几人互视一眼,齐声道:“请阁老放心。”
狄公又道:“水部郎中李翰是否受贿,他真正的死因究竟如何。这两点已成为本案的关键。故而当务之急就是要弄清在李翰书房中找到的那两张柜坊凭信到底出自哪一家银号。”
封可言道:“阁老,卑职已派人前赴诸军使及道院查察,想不久便有结果。”
狄公点了点头道:“李翰的死是个谜呀,今日元芳跟踪李翰之妻宁氏乘坐的马车,不知情况怎么样了……”
天交三鼓,迎宾驿站中静悄悄的:只有大门前的灯笼在微风中摇曳。
宁氏房中空空荡荡。风摇晃着窗棂,在静夜之中发出一阵凄凉的吱呀声。
桌上点着风灯,宁氏呆坐桌旁,脸上挂着两行泪水。
窗外传来梆铃声。宁氏长长叹了口气,伸手揩去眼角的泪水.站起身打开桌上的包袱,取出李翰写给她的亲笔信,打开静静地读着。
此时,鲁吉英在自己的房中不停地踱着,显得焦躁不安。掌固季虎坐在桌旁,眼珠随着鲁吉英身形走动,不停地来回乱转。不一会儿,季虎使劲儿晃了晃脑袋,低声啷囔道:“来回走什么劲儿呀,看得我脑袋直发晕……”
鲁吉英猛地停住脚步,回过头道:“你说什么?”
季虎道:“我说太爷,既然您已经肯定她就是李大人之妻宁氏,就应当马上到她房中将事情原委和盘托出,将那封信要到手,这不就结了吗?”
鲁吉英狠狠地“嘘”了一声,低喝道:“你懂个屁!事情真有这么简单.我还会在这儿吗?今晚外堂中的情形你没看到?那些人早就盯上了她,可以肯定是为了那封密信而来。一旦贸然与宁氏会面,被对方查知,不但信拿不到手,连咱们都得完蛋!”
季虎道:“完蛋?太爷,这是什么意思?”
鲁吉英骂道:“你真是个猪脑子,完蛋的意思就是——我们都得死!”
季虎吓得浑身一抖:“太爷,您可是朝廷命官,他们,他们胆子再大,也不敢对您下毒手吧?”
鲁吉英冷笑道:“不要说我一个七品芝麻官了,李翰怎么样?奉旨巡河,四品大员,不照样死在山阳!”
季虎道:“可,可他是自杀呀?!”
鲁吉英摆了摆手:“好了,好了,说出来你也不懂。把嘴闭上,别出声了。”
季虎闭上了嘴。
鲁吉英深吸一口气,喃喃地道:“而且,宁氏是否能够相信我的说辞,这也是个问题。我与她素昧平生,人家凭什么相信我?”
季虎望着鲁吉英没有说话。
鲁吉英道:“再有,那个李元芳也不是等闲之辈。此人武艺之高可以说得上惊世骇俗。这样一个人,怎么会跟在宁氏的身边……而且,他对邗沟覆船案的兴致之高,也令人奇怪,难道……”忽然,他抬起头来道,“难道,他也是为了那封信而来?”
没有回答。
鲁吉英转过头来,冲着季虎道:“你怎么不说话,哑巴了?”
季虎摇摇头,指了指鲁吉英,示意是他不让自己说话的。
鲁吉英无奈地笑了:“好了,你说吧。你虽然有点儿笨,但有个人搭茬儿总比一个人说强。”
季虎道:“太爷,我还是那话,您在这儿说了半天都是瞎琢磨,凡事总得试试吧,不试怎么知道不成呢?”
鲁吉英望着季虎,沉吟良久,缓缓点了点头道:“愚者干虑,必有一得,你说得也有几分道理。可怎么试呢?”
宁氏缓缓放下手中的信,陷入了沉思。良久,她抬起头来似乎下定了决心,飞快地将信折好,四下看了看,快步走到床榻旁,将信藏迸了榻后的挡板之下。
“啪”的一声脆响从身后传来,宁氏一惊,回过头来,只见窗纸被什么东西打破了一个小洞,宁氏赶忙走到窗旁,伸手打开了窗户。
窗外没有任何动静。
宁氏回手关上窗扇,奇怪地四下望着。忽然,地上的一块石子映入了眼帘,石子上裹着一张草纸。宁氏赶忙走过去捡起石子,将纸剥下来打开,上面写着:“李翰好友,机密告知。驿站后树林。”
宁氏沉吟片刻,走到桌旁吹熄风灯,打开房门,飞快离去。
不远处,一双眼睛静静地盯视着她,正是李元芳。眼见宁氏离开驿站,他也纵身而起,几个起落蹿上房顶,转眼间身形便消失在沉沉夜色中。
树林中黑沉沉的,月光透过林荫洒下来。宁氏飞奔而来,停在了一棵大树之下。她轻声道:“留书的朋友,请现身吧!”
“我就在你身后。”
一个声音响了起来,宁氏急忙转过身。黑暗之中,一个人绥缓走了出来。
宁氏登时惊呆了,此人不是别人,正是在外堂中意欲劫持她的云姑。
云姑看着她,冷冷地道:“怎么,没想到?”
宁氏深吸一口气,镇摄了一下心神道: “你们究竟是什么人?”
云姑笑了笑道:“你有必要知道那么多吗?你只要知道,我为什么要你来树林见面,这就足够了。”
宁氏道:“哦,为什么?”
云姑道:“一个月前,李翰从山阳县托人给你捎回了一封书信,是吗?”
宁氏惊道:“你,你怎么知道?”
云姑摇了摇头道:“这一点现在已经不重要了。只要你交出那封信就可以过太平日子。”
宁氏望着她,良久,竟然笑了:“交出信,我马上就会横尸在这树林之中吧?”
云姑放缓语气道:“这一点你不必担心,我可以保证你的安全。”
宁氏冷冷地道:“我会相信你吗?”
云姑重重地哼了一声道:“你最好相信,否则我现在就杀死你!”
宁氏胸膛一挺道:“动手吧!”
云姑皱了皱眉道:“你以为我不敢?”
宁氏怒目直视云姑:“那还等什么!”
“仓”的一声清越的龙吟,云姑的长剑抵在了宁氏的咽喉。
宁氏轻蔑地哼了一声。
云姑望着她,良久,缓缓放下了手中的长剑,微笑道:“你说得很对,我不能杀你。杀了你就没人知道信的下落了。哦,对了,你身旁那位武功高强的同伴呢?”
宁氏一愣,但马上明白了:“哼,你们怕他,是吧?”
云姑深吸一口气道:“我谁也不怕。”
宁氏冷笑道: “我知道,你怕他。你放心,他一定会找到我。”
云姑笑了: “忘了告诉你:我虽然不能杀你却可以折磨你,让你求生不得,求死不能。这样比杀了你更令我高兴。”
宁氏紧咬嘴唇道:“你是个畜生!”
寒光一闪,云姑的剑柄在宁氏的脖梗上重重地一拍,宁氏登时昏倒在地。
云姑摇了摇头轻声道:“真是个难缠的女人。”说着,收起长剑,轻轻拍了拍手。两旁树上飞快地溜下了几名黑衣随从。
云姑对其中一人道:“你马上潜入驿站房中,将她的随身行囊取来,然后赶到通济渠畔的铁仙观会合。”随从答应着向驿站奔去。
云姑看了看地上的宁氏,对其他几人道: “将她抬上马车,我们立刻出发!”随从抬起宁氏跟在云姑身后,向树林外奔去。
不远处的一棵大树上,李元芳静静地望着下面发生的事情。他沉吟片刻,纵身而起,向驿站掠去。
驿站后堂。
鲁吉英快步走到宁氏的房门前,停住了脚步。
房内一片漆黑。
鲁吉英沉吟片刻,剐要伸手敲门,忽然,房内划过一点火光,紧接着传来了窸窸窣窣的响动。鲁吉英登时吃了一惊,赶忙伏低身体,舔破窗纸向里面望去。只见一个黑衣随从手拿火折,飞快地收拾着宁氏的行囊。
鲁吉英倒吸了一口凉气,忽然,一只手轻轻地拍在了他的肩头。鲁吉英大惊,忙扭过头来,原来是李元芳站在他身后。元芳冲他轻轻嘘了一声,拉着他快步走到院子的拐角处。
鲁吉英轻声道:“元芳兄,宁贤弟他……”
李元芳点了点头,压低声音道:“我都知道了。”话音未落,房门吱呀一声打开了,黑衣随从快步出门,向后院奔去。
李元芳压低声音道:“鲁兄,事起紧急不及细述,这些人绑架了宁贤弟……”
鲁吉英猛吃一惊:“什么?”
李元芳轻轻嘘了一声道:“我要跟踪黑衣随从,找到他们的落脚点,看看这些人究竟要做什么。”
鲁吉英急道:“那,那宁贤弟怎么办?”
李元芳道:“鲁兄放心,宁贤弟的安全就交给我了。事毕后,我会带宁贤弟到山阳县找你。”
鲁吉英道:“元芳兄,让我随你同去吧!一旦有事,也能多个帮手,相互之间也好有个照应。”
李元芳沉吟片刻,点了点头道:“也好。我们马上出发!”
狄公行馆正堂。
狄公和曾泰匆匆走进堂中,堂内等侯的封可言迎上前来,叫道:“阁老!”
狄公急切地问道:“怎么样,封大人,查到了吗?”
封可言道:“已经查清了,开具这两张凭信的柜坊名叫鸿通,可称得上是天下第一大柜坊,在各道州县中都有联号,很多大商贾的飞钱都是从那里开出的。鸿通柜坊的总号在扬州城中,我已查过,李翰这两张凭信就是由扬州总号开出的。”
狄公接过凭信,喃喃道:“鸿通柜坊……”
封可言点了点头:“正是。”
狄公问:“那么,用这两张凭信可以在洛阳兑出现银吗?”
封可言道:“当然可以,洛阳也有鸿通的联号。”
狄公望着手中的凭信,缓缓点了点头:“这就怪了,既然这二十万两银子可以在洛阳兑出,李翰为什么不将这两张凭信捎回家中,而要留在山阳别馆的书房之内,这明明是授人以柄啊!”
封可言道:“也许是他还来不及将凭信转移,邗沟就又发覆船之事,他自思无法向工部和皇帝交代,这才选择了绝路。”
狄公缓缓摇了摇头道:“邗沟覆船并不构成死罪,也不能完全怪到李翰身上,这一点圣上是非常清楚的。她派遣李翰到扬州不就是为了查察覆船的真正原因吗?换句话讲,如果说皇帝因邗沟再发覆船事件而降罪责罚,这才致使李翰自缢身亡,这还情有可原。可现在的情况却并非如此,李翰是在覆船的当天夜里就自缢身亡了,这难道不奇怪吗?”
封可言想着狄公的话,缓缓说道:“有道理。他的死确实非常突兀。”
狄公道:“还有,崔亮给阁部的回文中提及,李翰留下了遗书,在遗书中说邗沟覆船之事屡发,自己无颜面对圣上的信任所托,这才选择了绝路,是吗?”
封可言点头道:“正是。”
狄公继续道: “也就是说,他在遗书中并未提起受贿之事。简而言之,如果不是崔亮在书房夹壁中找到了二十万两银子的凭信,没有人知道李翰受贿,是这样的吗?”
封可言道:“不错。”
狄公道:“这就奇怪了,既然没有人知道李翰受贿,他为什么要死?刚刚我们说过了,单凭邗沟覆船这一件事并不足以支持他自杀这个选择。”
封可言道:“难道李翰之死还有别的原因?”
狄公点了点头道:“有这种可能。但据目前的证据显示,除了覆船和受贿这两点以外,并没有其他佐证可以支持你的这种说法。”
封可言点了点头。
狄公又道:“好,我们再退一步,即使如你所说,促使李翰自杀还有其他原因。假设李翰想死,他也完全可以从容地托人先将凭信转回神都交与其妻。这样受贿的事实就不存在了,他死后至少可以留下一个清名。可现在他却选择了一个完全违背常理,甚至令人匪夷所恩的做法,白白将自己受贿的证据留在死亡现场,这正常吗?”
封可言思忖道:“如此说来,李翰之死还存在着诸多疑点。”
狄公缓缓点了点头:“应该说是扑朔迷离呀。我想这内中定有隐情。我们不能再等,立刻出发赶赴扬州!曾泰,马上安排仪仗卤簿、钦差卫队及黜置使专署,做好一应准备,三日后出发!记住,我们的行程要绝对保密,不行文,不通牒。沿途停靠不要惊动任何地方,我要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曾泰点头领命。
狄公又吩咐道:“命方九跟随在我身边,漕渠、纤户之事还要向他询问。”
曾泰点了点头。
狄公道:“还有那个护漕使王周和余忠等六名差役也要带上,到扬州后很多事情要着落在他们身上。”
曾泰道:“是,恩师,元芳至今没有回来,我们要不要等他同行?”
狄公沉吟片刻,摇了摇头:“元芳随我多年,对我的办案习惯了如指掌,他知道应该怎么办。”
曾泰点了点头。
狄公道:“狄春,取地图来。”
狄春从书架上取下运河图,在桌案上摊开,狄公的手指从洛阳一路向南划去,停在了扬州,他抬起头道:“我们走水路,经运河前赴扬州!”
扬州漕运使衙门位于扬州城南的官坊之中,门台宽阔,威风凛凛。衙门大开,两名衙役站在门前。
街道尽头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一骑快马飞奔而来,路上行人纷纷闪避。
马奔到了漕衙大门前,马上人一声大喝勒停了坐骑。此人身穿青衫,汗流浃背,他翻身下马,飞步冲迸衙内。
漕运使杨九成闻报快步走进二堂,在堂中焦急等候的青衫人迎上前来:“杨大人,大事不好了!”
杨九成猛吃一惊道:“出什么事了?”
青衫人道:“王周率属下衙役在神都一家客栈中杀死前去告状的纤户,不想,案子却为狄仁杰所破……”
杨九成一声惊叫:“狄仁杰?”
青衫人道:“正是。小的在京中隐伏打探,听旁人说起,狄仁杰只用了一天的时间便将命案勘破,王周和一众衙役全部落网!”
杨九成连退两步,跌坐在椅子上,颤声道:“王周落到了狄仁杰的手里?”
青衫人道:“正是。案子是在京兆府中秘密审理的,具体情形谁也不清楚。”
杨九成狠狠一拍扶手,厉喝道:“这个王周,真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我吩咐他将一干纤户带回扬州再做区处,是谁让他在神都动手的?真是岂有此理!”
青衫人道:“大人,现在埋怨王周已经于事无补。狄仁杰身为宰辅,号称朝中神断,案子落人他的手中可不妙啊,您快想想下面该怎么办吧!”
杨九成颤声道:“一旦王周吐露真相,我漕运使杨九成定然是首当其冲。到那时,一切就都完了。怎么办,怎么办?”
他的双掌狠狠地拍在一起。忽然,他双眼一亮道:“哼,慌什么,几百万两护渠官银又不是我杨九成一个人拿的,抓了我,他们也跑不了!走,去刺史衙门!”
铁手团总堂。
这是一座很大的厅堂,正中悬挂着一只生铁铸成的断手,其状甚为恐怖。铁手之下,摆放着一张巨榻。两侧整整齐齐地码放着二十把交椅。
堂中高燃烛火,十八位身着玄衣的人按次序端坐在交椅之上,奇怪的是,第一把和第六把没有人坐。众人静静地等候着。
随着一阵脚步声,一个身着蓝衫的人走到巨榻旁坐下。
下面的十八人站起身来,恭敬行礼:“宗主!”
蓝衫人点了点头示意大家坐下,问道: “事情办得怎么样了?”
坐在第二位的玄衣人站起身来道:“日前,接到大师兄龙风和六师妹云姑的传信,说他们已经找到了宁氏,想不日即可将密信带回。”
蓝衫人道:“非常好。虎云,你立刻传我口信,告知龙风和云姑,这封密信事关者大,不管花费多大的气力一定要拿到。否则我们无法向雇主交代。”
虎云躬身道:“是,我马上去办。”
蓝衫人道:“大家都清楚,这一次的雇主非同小可,他们斥银百万,请我们铁手团出面全权处置扬州大案,保证他们的安全。故此,所有危及雇主安危的人和事都要消失,而且绝不能露出丝毫破绽。大家听明白了吗?”
众人齐声答是。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