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与诃,其相去几何?美与恶,其相去何若?人之所畏,亦不可以不畏人!恍呵,其未央哉!
众人熙熙,若乡(享)于大牢(宴)而春登台;我泊焉未佻,若婴儿未咳,累呵,如无所归。
众人皆有余,我独遗,我愚人之心也,呵!
鬻人昭昭,我独若昏呵;鬻人察察,我独闷闷呵。
忽呵,其若海;恍呵,其若无所止。
众人皆有以,我独顽以悝,吾欲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唯诺与诃责,相差能有几何?而由此推论的美善与丑恶,它带给人的差别(如升官与杀头)还能与此相若?所以,别人畏惧自己的东西,自己也不可能不畏惧别人!且看样子啊,这种情况还不知何日才会完结!
众人熙熙攘攘,如同分享大宴美餐而又春天登台观赏;而我自甘淡泊,根本就没有这种轻佻的念头,就象一个无知无欲还不会笑的婴儿,身心疲惫啊,却又似乎无处可归。
众人皆有余裕,只有我有失遗,只因我有一颗愚人之心,蠢笨啊无比!
卖货者似乎都很明白聪睿啊,只有我好像糊涂昏愦;卖货者似乎都能明察一切而忙来忙去啊,唯独我闷声不响而无所作为。
这现象啊,犹如大海而无边无际;看样子啊,还要继续下去而似乎永无止地!
众人皆有所作为,只有我愚顽而忧虑,我就是要独异于众人,只重视追寻问题的根源和解决根本问题。
注:食:探索,解决;母:源头,根本。
在本章,老子深深地感慨世风日下,人们唯诺诃责,昭昭察察,沉湎于世俗享乐名利,无休止地尔虞我诈,而自己却"愚人之心",鹤立鸡群,出污泥而不染,以致知音难觅:"知者希,则我者贵矣"。但面对此情此景,他仍然坚定不移地明志决不同流合污:"吾欲独异于人,而贵食母",表现出了一个圣人所具有的宽阔胸怀和远大理想,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既质朴无华,又忧国忧民,"措而弗始,为而弗志,成功而弗居,生而弗有,长而弗宰"、"为天下浑心"的光辉人生观。
事实上,他也确实不只是嘴上说说而已,而是通过实际探索世界本原而在人类历史上首先提出了一个数千年之后依然光芒四射的朴素辩证唯物论的世界观--玄论,以及相应的方法论、认识论、社会观、人生观等,真正做到了世界第一和"死而不忘者,寿也"。}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