仆役们没有管仲那样的好兴致,因为要跑长途。只有赶车的有时候能和老爷一个待遇,坐车;其他人只能靠11路。所以大家根本兴奋不起来,只觉得这个囚犯老爷蛮有趣。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这句诗,旨在感慨人生道路的艰难,难以寻找正确的前进方向。
仆役们到不了那种境界,可也不必为此发愁,因为他们的人生不存在选择,就是走路。那时候出行不便,通讯只能靠吼,交通基本靠走。交通工具除了马车、牛车,其他啥也没有。仆役们下地干活得走,为老爷办事得走,老爷远程出差,更得走。不走老爷就不给饭吃,要挨饿,所以必须得走。简而言之,这是一个很能走的群体。
虽然很能走,可也撑不了多久,毕竟路途远,人有生理极限。在经历了开始的体力充沛,精神饱满,管老爷快节奏歌曲的鞭策,一段衔枚疾走、轻松欢快的旅程过后;仆役们发现,路越走越长,脚下迈的步子,越来越短,管老爷的嗓子,也越来越破,只是歌唱的热情,依旧饱满。慢慢走,不着急,总会到家的,大家心里劝着自己。
回国复命的使臣也不着急,这趟差事没办好,要俩活的仅带回一个,任务只完成了一半,担心回去受批评,对尽早回家有思想抵触。所以,他对行进速度的快慢漠不关心,啥时候到家都行。
着急的只有一个,管仲。原因众所周知,预防情况有变。
古希腊一个后半生吃草根、啃树皮生活的哲学家说过:“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这句话说的是,我们处在一个不断变换的世界,不仅变化,还发展。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都包含在内。前两项的变化比较明显,瓜熟蒂落,大河奔流,生老病死,改朝换代。人类思维的变化可是看得见,摸不着。看得见是因为思想可以写在纸上,摸不着是因为很不具体。而具体到个人的想法,那变化很大,更不好摸。
鲁庄公的想法有什么变化,管仲摸不着;但他找到了解决摸不着的办法。这个办法是:尽快离开鲁国地面,回到齐国内。这样,就算是鲁庄公的想法推陈出新,也没用。
可这个办法施行起来,比较有难度。想尽快回到国内,自己是马拉松选手也不行,毕竟马车不仅比人跑得快,而且耐力足。管仲也没老孙那本事,翻个跟头就到家。所以必须指望仆役们的两条大腿,只要督促仆役们加紧赶路,积极遛哒;提前脱险,不是问题。可是他说话在这里不算数,暂时的政治面貌还是囚犯。如果站出来吆五喝六地指使民夫,带队齐国使臣不给你两巴掌,就算你有面子。
有劲使不上,或许危险就像债主一样很快不期而遇,管仲心急如焚。只恨仆役们个个不是神行太保,自己有土行孙的本领——地遁。
车轮向前滚动得愈渐缓慢,仆役的脚步愈发沉重,管仲心里的急火几乎要冒烟。随着一声吆喝,车轮停止,管仲心底的火到了燃点,对仆役光火道:“为何停车?”
赶车的仆役非常理直气壮,说:“休息,吃饭。不然,下午咋赶路?”
不能再这么等着迎接危险了!管仲鼓足勇气,趁着大家忙活吃饭休息,向使臣提出了要求:要抓紧时间,加快速度,假如鲁庄公反悔,派人追上来,不仅杀我,恐怕还要连累大家。
话说完了,管仲做好了遭白眼的心理准备。没想到,使臣一口答应,并立即把加快行进速度的精神,向仆役们做了传达。然后告诉管仲,咱们就这条件,要想走得更快,不被追上,你还得想办法,我的脑子不够用。把话撂这,他就吃饭去了。
使臣明白,这趟差事不好办,搞不好会很麻烦。就剩一个鲜活的管仲,如果站着出来,躺着回家,自己轻则饭碗砸破(采邑减少或收回),重则性命堪忧。再者,万一鲁君反悔,派兵追上,那自己为了不辱使命,定要与之死战;结果不难预料,自己受管仲连累,为国捐躯。为了保险起见,还是早到家的好。
仆役招呼管仲吃饭,管仲说:“我不饿!”
生命有可能随时失去,坚持的理想也将随之飘散。哪有闲心吃饭?
如何提高速度,尽早到家?这个问题难住了管仲。要提高速度,只能靠仆役的两条腿,别的条件根本不具备,想都甭想。而要仆役们的这两条腿持续有力地迈下去,有两个办法,一个蠢办法,一个巧办法。蠢办法是拿鞭子赶,巧办法是让大家自觉。
拿鞭子赶比较省事,让带队的使臣吆喝吆喝,挥挥胳膊就行了,可效果不见得好。被人像赶牲口一样的赶着,属于受迫性行走,虽然仆役们就是牲口,可他们比牛马有思想。你挥动鞭子,他走快点,你胳膊刚放下来,他立刻放慢脚步。不像牛、马似的,只要有人赶,有多大劲使多大劲。
强制赶路,如果运气好,再赶上这帮仆役中有几个自尊心强一点,逆反心理重一点的;给打急了,成心拖延时间,就盼鲁国军队追上,立刻就地投降。反正在哪儿都是当奴隶,爱咋咋地!所以,这个方法只能短时间有效,解决不了长期问题。是个蠢办法。
大家自觉加快步伐,团结、紧张、严肃,而不失活泼;既轻松又省体力,真是个好方法。但是思想工作不好做,大家都是第一次见面,自己的身份又是被遣送人员,没有威信,谁会听你的?
管仲看着吃饭很香的仆役们,正在胡思乱想;忽然注意到,在一片嘈杂的咀嚼吧唧嘴声中,有个年轻的仆役,一边大口吃饭,一边低声哼唱自己刚才路上演唱的歌曲。
管仲一拍脑门,找到了解决答案,还得唱歌。但不能是独唱,而是合唱。
大家知道,闷头走路很容易疲劳。而边走边唱,则使人精神放松,情绪愉悦,行走矫健,忘记劳累。但必须是节奏明快的,来首《二泉映月》,那更走不动了。
正好这个年轻的仆役走到车边来收拾东西,管仲问:年轻人,这歌好听吗?